保姆,保母,陪月,私人保母BB 百科 - Part 5

幼兒百科

小朋友麻煩時期的成長教育方式

小朋友麻煩時期的成長教育方式

孩子們要麼過分淘氣,要麼過於安靜,或者突然變得容易發脾氣,愛上了“無理取鬧”。本來熟悉的孩子忽然變成了一個未知世界,讓爸爸媽媽緊皺眉頭,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到底為什麼?想什麼?要什麼?其實,就像我們開車去旅行,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他們也難免要進入因為身體或者心理發育而產生的不同階段。 1. 寶貝永動機 活躍、精力旺盛、幾乎沒有一刻閑得住,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是成長發育的必須。因為孩子們需要探索和瞭解周圍的世界,也需要學習如何能夠將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運用自如”。這種活躍的高峰期通常出現在2歲到3歲之間。而某些孩子則會表現得格外精力過剩。一般來說,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他們漸漸地也就不會那麼煩躁不安了。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幫助他:良好的行為管理是關鍵。你需要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發洩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時間帶他去操場玩,或者週末來一次短途旅行。同時,儘量避免帶他去人群擁擠嘈雜的地方,以免給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帶孩子去那些需要時間保持安靜的地方(比如電影院和圖書館),要儘量縮短在那裡停留的時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尤其是要固定起床和睡覺的時間。最後一條——作為父母,你必須要習慣孩子的這種“活躍”。 警惕:如果孩子表現得特別不安靜,容易衝動,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那麼你可能就需要諮詢大夫了。因為這些可能預示著孩子有某種內在的疾病。 2. 小小反抗者 從孩子第一次對你說“不”開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經意之間已經走入了成長道路上的一個新時期——逆反期。他們開始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非常不願意別人再來干涉自己。孩子這種逆反的心理通常會在3歲左右達到頂點。這個時候,他們的語言裡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我”,或者“我要……”並且事事都想佔據主動權。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可能會改變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比如上幼稚園),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對和挑戰的心理準備——“期待”你的寶貝用各種各樣的,有時往往是非常不正確的方式來解決他自己的問題。 幫助他: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當家作主”的機會。比如早晨起來穿什麼衣服,早餐吃蛋糕還是炒飯……當孩子表現合作的時候,你一定要誇獎他。同時,對於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不合適,你一定要劃出清楚的界限。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固執,你就要幫助他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許他是因為感覺受到強迫或者遭到挫折才變得如此固執己見。有的時候,對過分倔強的孩子你也需要給他點小小的懲戒,批評或者剝奪他的某項權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淇淋)都是不錯的辦法。 警惕:如果你的孩子一向都很乖很合作,但突然變得不聽話和好鬥,那麼一定是他的情緒出了什麼問題。可能是有什麼事情讓他很不高興:比如家裡出現的某種變化,或者是在幼稚園遇到了什麼問題。一旦問題解決了,一切都將重新恢復平靜。還有一些情況需要你特別注意並且要想辦法來瞭解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這些情況包括:孩子不僅是對你,而且對包括保姆和其他成年人在內的所有人表現出逆反;在幼稚園搗亂;會突然地大發脾氣等等。 3. 容易受驚的小貓咪 或多或少的恐懼心理在童年的歲月裡來了又去,而那些讓孩子們害怕的東西則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常常變化——剛開始是大的噪音、冒著熱氣的洗澡水、京劇裡的大花臉或者是怪獸。慢慢長大之後,有的孩子可能又開始怕高,或者害怕擁擠的地方。某些恐懼,比如怕黑,通常會隨著孩子生活時期的變化而產生——比如搬了新家或者剛開始上幼稚園。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因為他們已經能夠感受到敵意和攻擊,他們的恐懼通常是沒來由的。 幫助他:找個機會跟孩子談一談他的感受,不要一味只是嘲笑或者蔑視他的膽小。為孩子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來,媽媽拉著你手,你就不害怕了。”告訴孩子他有能力戰勝恐懼,而且隨著他一天天長大,他對抗恐懼的能力會越強。 警惕:恐懼已經引起了身體的不適反應或者恐懼的情緒持續好幾個月還不能緩解,你恐怕就需要尋求專業的説明了。 4. 害羞的小天鵝 有的孩子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大約有5%的孩子天性羞澀,這些孩子在參與活動,走入新的環境,或者與新的人接觸的時候往往需要先用很長時間來瞭解情況,在確認安全之後才會進入。有人認為羞澀是天生的,而且不會很快改變。研究顯示有3/4的天生羞澀的孩子會將這種個性保持到8歲,有的甚至到14歲。 怎麼做:心理學家們一致認為,越是害羞的孩子越需要寬鬆安慰的家庭環境。這樣的環境認可孩子安靜的個性並且允許他存在和自由發展,而這種寬容是幫助孩子改變羞澀心理的最好方法。所以,永遠也不要責備一個害羞的孩子或者強迫他做令他不舒服的事——比如讓他歡迎一位他並不熟悉的親戚或者把他獨自留在朋友家裡。如果你想送孩子到朋友家參加聚會,那麼最好先邀請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裡來玩,這樣可以給你的寶貝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你要注意鼓勵孩子參加一些他非常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舞蹈課或者小製作班。 警惕:如果孩子拒絕參加所有的集體活動,出了家門幾乎一言不發,拒絕上學,沒有任何原因地表現得神情茫然……這些現象都需要你的高度警惕。 5. 小鬥士 好鬥是孩子們性情的一種,那些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好鬥的孩子往往會將這種性格表現在整個童年時代。男孩通常都會比女孩更容易訴諸武力(這點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不過好鬥也有可能是短期行為——孩子們生氣、害怕或者悲傷,搬了新家,不願意去上幼稚園……都有可能導致小小的暴力行為。而這種情況通常在孩子不好的情緒得以緩解之後也就消失了。 幫助他:對於普通的“暴力行為”,你只要清楚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麼做就可以了。同時你如果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來點小小的處罰,比如取消了午睡後的動畫片。如果孩子打人,在瞭解到底是什麼樣的壞情緒導致你的孩子做出這種暴力行為的同時,也問問他是否想過被打的那個孩子的感受:“你知道被你推開的那個小姑娘為什麼哭嗎?……如果你有禮貌地請她讓開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除了引導孩子瞭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也是個好辦法,這將最終幫助你改善孩子的行為。 警惕:那些可能導致受傷的暴力行為,那些以欺負別的孩子為目的的行為都是父母們應該警惕的。如果你發現孩子對周圍的人或者事表現出敵意,那就更需要留心觀察或者請求專業的幫助了。 6. 憂鬱少年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要經歷一個事事擔心的短暫時期。小一點的時候,他們擔心會和父母分開,擔心要去上幼稚園。再大一些,他可能會擔心死亡。到了7歲左右,孩子的擔心就會更“豐富”一些,而且常常還包括了對現實世界的關注。新聞報導說有大風、飛機失事等等都會引發孩子們的不安。 幫助他:不要對你孩子擔心的事情表示蔑視,但也絕對不要誇大。幫助孩子從一種誠實但是能夠帶來安慰的角度來看問題:“是的,確實有的地方會地震,但是這種可能非常非常少。”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來説明孩子緩解憂慮。比如你可以問他:“你自己想一想,如果聽到很大的雷聲,你會怎麼做來使自己不那麼害怕?”類似的問題可以讓孩子覺得他自己能幫助自己,從而減輕了擔心。另外,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很容易擔心的人,千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顯露出來。你的擔心在孩子那裡往往會加倍嚴重。 警惕:孩子的憂慮情緒表現得沒完沒了,很長時間都不能緩解,或者是導致了一些身體反應:比如失眠或者噁心。還有就是擔憂和害怕已經干擾了孩子正常的上學或者是其他一些日常活動。這些症狀都表明孩子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孩子過份淘氣 孩子過份淘氣 孩子過份淘氣 孩子過份淘氣 孩子過份淘氣

美國育兒專家分享子女早期教育心得!

美國育兒專家分享子女早期教育心得!

湯姆·赫靳斯(TomHawkins)先生有一個大家庭:妻子瑪歇爾(Marcia)、大兒子紮克(Zach)6歲、二兒子喬(Joe)5歲、三兒子薩姆(Sam)3歲和小女兒嘉比(Gabby)1歲半。夫妻倆來自美國,一直為國際學校工作,足跡遍及土耳其、挪威和中國。在土耳其工作期間,他們生下了大兒子紮克和二兒子喬。在挪威工作期間,他們生下了三兒子薩姆和小女兒嘉比,直到去年7月,他們舉家來到了中國。作為北京國際學校校長,管理和安排好4個孩子的生活對湯姆·赫靳斯先生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妻子瑪歇爾作為國際學校的資深英語語言文學教師,在對幼兒的照料和早期啟蒙上,也頗有見地。 和孩子多說話 也許身為英語語言文學教師,媽媽瑪歇爾深知語言作為交流工具對孩子的重要性。從老大紮克到老小嘉比,孩子們1歲以前,瑪歇爾就喜歡和他們說話,喜歡說出孩子接觸到的各種事物的名稱。當孩子在桌子附近玩耍時,媽媽就親切地叫著孩子的名字:“嘉比,看一看這是桌子,桌子是棕色的。”小嘉比聽見媽媽的話,眼睛一閃一閃地看著媽媽說的這個方方正正的大東西,小腦瓜裡印下了“桌子”這個詞。雖然嘉比不一定馬上重複媽媽說的話,但她理解了。有時,媽媽會用語言讓孩子去完成一個小任務,比如“嘉比,給我拿一個球”,嘉比會樂顛顛地去把球遞給媽媽。這種在前語言期,和寶寶充分交流的方式,既讓孩子提前做好了開口說話的準備,又讓寶寶感受到了媽媽的關愛。 而作為一位主管高中部學生的中學校長,爸爸湯姆在育兒的細節上也十分專業。他說當孩子剛剛呀呀學語時,由於發聲和使用詞語還都不熟練,孩子往往用眼睛望著你,小手拉著你,想把你往某個地方領。這時湯姆就會問:“你想要什麼?告訴我,你想要什麼?”這樣就給了孩子時間和機會,練習說出他想要的東西。孩子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意願了,當他和別人交往時,就更少發生爭執,避免因表達困難而在交往中感到沮喪。 當孩子們已經會較熟練地使用語言後,每當他們從學校、幼稚園回到家,媽媽瑪歇爾就會和孩子聊聊一天來各自生活中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她會告訴孩子們今天班裡某個學生給大家講了關於戰爭的故事,而孩子們也會告訴她自己在幼兒園、學校中見到、聽到的趣事。語言的功能是與人交流,那麼首先在家裡,就發揮起語言的這個重要作用,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與家人溝通的習慣。 你能行! 孩子出生後的頭一年裡,父母要給予孩子很多照料。但隨著孩子身體的成長,他們的能力和信心也需要有一個成長空間,而不能被過多的照料所掩埋。恰當而適時地給孩子一些做事的機會,能使孩子的自信心樹立起來。拿親眼所見的實例來說,1歲半的嘉比對放在桌子上的圓珠筆產生了興趣。她拿起筆,在手中轉來轉去,一不留神,把筆帽給轉開了。彈簧“啪”地一聲,把筆帽彈到了沙發後面。小傢伙愣在那裡,不知該怎麼辦了。爸爸湯姆沒有替女兒去撿起筆帽,也沒有任由筆帽躺在沙發後面,他把沙發輕輕推開,讓女兒走進去把筆帽撿起來。女兒猶豫地看了看爸爸,湯姆充滿信心的對女兒說:“你能行!”小嘉比在爸爸的鼓勵下,走到沙發後面,撿出了那個筆帽。爸爸立即把圓珠筆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整體,父女倆相視而笑。這樣的事例在他們一家的生活中,十分常見。 媽媽瑪歇爾中午領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上吃了一頓美美的午餐。吃完後,媽媽沒有自己一個人大包大攬,或讓阿姨幫著收拾所有的碗盤,而是告訴孩子們:“你們每個人都拿一些東西回屋。”老大紮克和老二喬把盤子收拾了,端進屋;老三薩姆把刀叉拿進了屋;1歲半的老四嘉比並沒有分派上什麼任務,可她卻主動把地上的一個塑膠碗捧進了屋。哥哥們看見了,都高興地誇她長大了。嘉比也為自己能為大家做一點貢獻,而不只是需要照料的小嬰兒而自豪。 湯姆和瑪歇爾都堅持一個觀點:一定要讓孩子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們自我服務,同時參與家務勞動,他們會明白支撐一個家庭需要投入多少辛苦和勞動。 說“對不起” 良好的舉止儀態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培養出來的。許多母親羡慕別人家的孩子懂禮貌,有教養,那麼有禮貌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媽媽瑪歇爾在家裡並不因為自己是母親,就只對孩子們提要求,她在教孩子正確的行為舉止時,總是自己先做到。拿向人道歉來說,當我們有意無意傷害了別人時,應該向人說“對不起”。而這一點許多成人往往是只能言傳,不能身教。 有一天,瑪歇爾在家照看小女兒嘉比,她蹲下來幫助嘉比取畫筆時,不小心碰了嘉比的頭,瑪歇爾馬上就說:“對不起!”並輕柔的摸了摸嘉比的頭。嘉比從媽媽的舉止言談中,明白了當你碰疼了別人,妨礙了別人時,應該說“對不起”。可才1歲半的她還不會區分生命物與非生命物,於是在她不小心碰到了牆壁時,她以為牆壁被碰疼了,也連忙向牆壁說“對不起”。媽媽瑪歇爾聽到後,卻很欣喜地笑了,因為瑪歇爾知道女兒懂得了什麼情形下要向別人道歉。 閱讀的樂趣 作為教育工作者,湯姆.赫靳斯先生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工作便利就是不用經常出差。雖然擔任一校之長工作忙碌一些,但他還是把晚上和週末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孩子們身上。晚上的閱讀是一家人在一起共度的親子時光。大家圍坐一圈,紮克、喬或者薩姆會輪流去選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交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就聲情並茂地給孩子們讀這些有趣的故事。幾年下來,孩子們都養成了閱讀的愛好,每當一家人組織外出旅遊時,孩子們都要帶上一些圖書作為閒暇時的自娛活動。現在,老大紮克雖然才6歲,但在入學前已經能夠認識不少英文詞,可以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少兒書籍。那麼老二、老三呢?是不是在老大的帶領下,識字更早、更多?湯姆笑了笑:“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往往家庭中都有幾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個性、愛好、潛能是不會完全一樣的,父母就要學會去發現和接受每個孩子獨立的個性,順應他們的個體潛質,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閱讀這一點上,老大紮克是興趣最大,識字也最多的。老二喬對閱讀也有濃厚興趣,但卻更善於與人交往,非常會照顧他人,富有愛心。在運動能力上,超過了大哥紮克,早早地就開始了騎自行車、踢足球、打棒球等體育活動。老三薩姆則有些害羞,好奇心強,在語言方面和大哥紮克一樣,較有天賦。現在才3歲,就能較快記住故事的內容,並給別人講一些自己讀過的笑話。嘉比雖是個小女孩,但膽量卻最大。在哥哥們的影響下,1歲半的嘉比什麼都要嘗試,跳水、騎車、攀登,對陌生人很容易就熟悉了,並能迅速和人拉近距離。閱讀方面,是喜歡和哥哥們湊到一起,似懂非懂地聽故事。 由此可見,作為父母,湯姆和瑪歇爾在閱讀這件事上,並沒有刻意要求每個孩子都達到同樣的標準,而是普遍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們更多的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他們不是為了讓孩子能識多少個字,才去讀書。事實正好相反,當孩子們嘗到了閱讀的快樂,自己就願意去練習識字了。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五大因素去選擇合適幼稚園

五大因素去選擇合適幼稚園

現在又到了幼稚園招生的高峰期,許多幼稚園都打出了招生廣告。廣告確實是家長瞭解幼稚園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家長在選擇幼稚園時,還應考察以下幾點: 教師的素質 幼稚園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資歷外,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盡責和有愛心,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成長。家長只需到園內觀察教職員是否和藹可親、言談有禮,便可略知該園的教師素質。每班師生比例最好約在1:20,否則教師難以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需要。比如育文私立蒙特梭利幼稚園採用了很權威的蒙氏教育法,老師專業水準高,師生比例在1:7,學校實行末尾淘汰制,即每學期得分最少的一位老師自動離職。因此,這裡的老師都非常敬業,對待孩子也非常用心。 環境及活動空間 西方教育家認為:好的環境使孩子心胸寬廣,視野開闊,性格富有靈性和同情心,開啟心智,激發想像力。可見,幼稚園的環境對孩子學習情緒及性格培養影響很大。若幼稚園環境寬敞,老師和藹可親,孩子就能愉快學習,並培養出整潔、有禮的好品格。此外,活動空間亦很重要。孩子是活潑好動的,寬敞的活動空間能讓孩子抒發情緒及精力,身心健康發展。記者曾在譯華外國語學校看到,那兒有150畝的生態式學校,校內綠化面積達70%,景色優美如畫,還有30畝的天然牧場,牧場有很多小動物,孩子們可以在牧場中和小動物嬉戲。 學校有沒有校車 幼稚園最好有校車接送,且車程不宜超過1小時,否則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經舟車勞頓,會沒有精神學習。金世紀雙語學校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即使路程不遠,也有校車接送,方便了家長。全托、日托的孩子與老師相處時間長,感情更容易建立,會比較獨立,系統學習的時間更多。如果家庭條件許可,家裡也有人照顧孩子,建議入日托的幼稚園,讓孩子慢慢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橄欖樹英語幼稚園既有全托又有日托,能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而且他們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多達5個以上的外教和孩子們朝夕相處。 有沒有教學活動 合格的幼稚園應該有以孩子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即老師定主題,然後通過遊戲、討論等小組活動,來啟發孩子的創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家長可留意幼稚園的環境,教室裡是否掛滿孩子們的傑作,是否有家庭角,美勞角及其他啟發幼兒創意的設置。比如,成長快樂雙楠園是一家幼兒潛能開發中心開辦的,常常通過教學活動來幫助孩子提高智力,還有比較開明的教育理念。華陽櫻花幼稚園,有在國際上都非常知名的日本幼教專家,而且在課程設置上很有特色,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理念就是讓每個孩子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有沒有好口碑 選擇幼稚園時,一定要多聽取親友或其他家長對該幼稚園的評價,這樣會對心目中的幼稚園有進一步的瞭解。像成都實驗小學附屬幼稚園,有強大的名牌小學做招牌,再加上教學品質也不錯,一直以來家長對它的評價都非常不錯,自然是家長考慮的對象。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爸媽應如何教育男孩子?

爸媽應如何教育男孩子?

男孩由於在生理和心理發育上相對滯後于女孩,再加之男孩的培養目標和責任也與女孩有區別,所以在教育方法上當然也有所不同,尤其在教育的細節和遊戲設定上,更傾向于符合男孩特徵的活動。現在社會競爭殘酷,稍有不慎,爸爸媽媽總擔心孩子起點低,容易被外界淘汰,這是自然的護子心態。孩子不需要猛如狼,也不需要綿如羊。因為猛如狼,針芒畢露,他人不敢欺負你,自然就想辦法在背後除掉你;綿如羊,軟弱無能,他人自然也不會高看你,給你好機遇。說到底,做個懂得節制有分寸的人,才是最容易站立於社會的人。而如果你家有男孩,請爸爸媽媽這麼教他做個男子漢吧! 遊戲教育:順應孩子的天性,玩起來! 聰明的爸媽不會讓孩子變成一個隻會讀書的書呆子。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在他的童年階段,最需要的不是伏案學習,而是快樂感受外界。特別是男孩,更要野一點!有時候,玩耍也能學習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有一位媽媽見兒子調皮,喜歡伸手摘鄰居家的玫瑰花。這位媽媽便帶著兒子來到花店,讓兒子挑自己喜歡的植物花苗,體驗種植的樂趣。這個孩子買下了小金桔種子回家種下了。每天孩子學習完就給小金桔澆水,觀察生長情況,還做了一些小記錄。後來小金桔真的結出了好幾個果實,孩子學習到了植物知識,體驗了勞動的樂趣,也享受了勞動的成果。重要的是,孩子也開始喜歡看有關植物的書籍,從此孩子提到植物,竟然能頭頭是道,比大人還懂,周圍的同齡人都把他當植物大師看待,多神氣! 媽媽們還可以帶孩子出去郊遊,任他去海邊撿貝殼,玩沙堆,還是在遊樂場裡快樂奔跑。孩子在外面快樂了,自然心裡舒暢,性情也變得開朗,以後絕對不會有任何性格問題困擾爸爸媽媽。 生活教育:鼓勵孩子多付出 爸爸媽媽應該要敢於使用男孩,不要把男孩捧在手心裡呵護。偶爾對小男孩示弱,可是能激發他大大的能量的!最近火熱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胡軍的兒子胡皓康就是這樣的男子漢。年僅六歲的他總是勇於付出,不管是幫工作人員撿拾道具,還是幫助弟弟妹妹穿鞋提東西,他都用一種堅毅的男子漢心態,去幫助所有人,獲得所有人的讚賞。男子漢不分年齡,應該懂得保護比他弱小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一個正能量的人。如果爸爸媽媽捨不得讓男孩做事,那麼他自然就變得嬌貴,不會為他人考慮。孩子如果在成長階段,沒有開拓出大格局,以後難免小心眼,甚至做事畏手畏腳。 說到底,鼓勵男孩多付出是一件好事。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男孩子很容易發現自己比女孩有更多的責任,更多的能量。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偶爾對他示弱,請他幫忙做做家務、買東西、倒倒水等,並稱讚他的表現。慢慢地,孩子就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重要性。這種樂於助人的好品性也會跟著他到學校去,到社會去,成為真正的好男人! 品格教育:男子漢要堅強和勇敢 在孩子成長階段,不要過度滿足孩子,讓孩子嘗試付出一定的努力。太容易得到,結果就會造成孩子對探求的過程失去興趣,而這種探索的過程正是孩子最好的成長。實際上,培養孩子堅強和勇敢的品格,是蘊含他生命裡的寶藏,父母則是激發他,讓他有機會釋放寶貴品格的人。 如果可以,請帶孩子在遊樂園裡大膽嘗試征服那些龐大的玩具、勇敢地探索陌生的山洞和高聳的橋樑、參加足球籃球等對抗性的運動……這些都能很好的讓他體驗競爭的樂趣與快感。當這些行動都已經成為他的習慣時,這種堅強而勇敢的品格也會使得孩子積極面對生活和學業。 逆商教育:讓孩子面對挫折 逆商就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失敗和挫折時,要想讓他們儘快擺脫消極和沮喪的負面情緒,最有效、最徹底的方法就是培養他們的正向思維,讓他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自己,也就是讓孩子學習到逆商。 比如孩子參加體育比賽得了最後一名,爸爸媽媽可以說:”儘管是最後一名,但是你堅持下來了就是贏家,爸爸媽媽真為你高興!“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激發他下次繼續努力。如果爸爸媽媽說:”怎麼搞的,這麼笨就別參加比賽了!“那麼孩子可能就逃避這種運動,從此不願意參加了。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吝嗇你們對他的肯定和評價,要知道你們的行為決定著他的習慣。把挫折撿拾起來,堆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孩子會慢慢規避錯誤,重新取得好成績、好結果。這些都是孩子的逐漸積累的“逆商能力”,請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孩子的挫折,斷然阻絕了下一次的可能。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爸媽不可不知幼兒腳仔成長情況

爸媽不可不知幼兒腳仔成長情況

小兒骨科是分科比較晚的一個科別,有很多人都還分不清,到底小兒骨科是屬於小兒科或是骨科。在還沒有進入主題之前,先跟讀者提醒一下,本科乃骨科下的一個分科,因此小兒骨科醫師基本上也是外科醫師,有關小兒內科疾病的診治並不是我們的專長。 大多數小兒骨科常見的問題,其實都只是一些非疾病(non-disease),是由於父母的誤解或民眾的訛傳,才使問題複雜化。不過也有少數病例是因為疾病所造成,需要確實的鑑別。此外一些真正的疾病,例如馬蹄內翻足、髖關節脫臼、骨骼感染,必須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才會有好的結果。 外八字腳/內八字腳 外八字腳:有些小孩在開始學站立的時候會有外八字的現象。兩腳的腳尖向外,好像是已故名默劇演員卓別林的站姿。這是由於幼兒臀部外旋肌攣縮的緣故。這種現象在小孩會走路的時候自然就消失,不必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外八字的現象不一定兩側對稱發生,因此有時會一腳外八字,一腳正常或甚至一腳內八字的情形。 內八字腳:等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有更多的小孩會有內八字的現象,這是除了骨折之外,小孩被帶到小兒骨科門診最常見的原因。從股骨、脛骨下至足部本身,都可能是造成內八字的原因,但若在學走路時才出現此現象,則以股骨內旋與脛骨內旋最為常見。穿矯正鞋其實並無療效,絕大多數小孩在長大過程中,內八字都會自然的矯正。小孩若有跪坐或臀部壓著足部的坐姿,則需從小糾正,養成盤坐的習慣,以免阻礙骨骼生長時,自我外旋矯正的機制。 容易跌倒  從步態學的觀察即可瞭解為何幼兒走路容易跌倒。小孩的步態約三歲才發育成熟,三歲前小孩走路時兩腳比較張開,髖關節與膝關節仍呈曲屈狀,沒有完全伸直。走路無法保持直線,頭重腳輕,身體的重心高,神經的髓鞘形成仍未完全。因此三歲前容易跌倒,除非有其他原因,否則是正常現象。 軟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foot) 所謂軟性扁平足是指站立時足底沒有拱形的足弓,但只要一踮腳尖,足弓即正常出現。其實扁平足,只是幼兒全身韌帶鬆軟的一項表徵,根本不算異常。我國的役男不以扁平足作為免役的理由,就可以看出足弓過低並不影響活動。雖然有文獻提出使用「足弓墊」治療扁平足,但較嚴謹的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扁平足不會因為使用矯正器得到改善。其實多數人的足弓本來就會隨著年齡改善,就算長大仍然是扁平足,也沒有太大的關係。日常活動都可以與一般非扁平足的人一樣。 軟性扁平足並無不妥,但若是: (1)僵硬性扁平足(踮腳尖仍無足弓出現)。 (2)會疼痛的扁平足。 (3)足弓嚴重過低致足跟過度外翻。 (4)足弓過高。 新生兒常見的三種足部異常 仰趾外翻足(Pes Calcaneovalgus) 這種足部畸形的外觀是:足尖朝上朝外,腳背緊貼住脛骨的外側,足跟外翻。絕大多數的小孩都會自然而好,但是出生時由於畸形看似非常醜陋,時常令父母非常的焦慮,甚至不曾親眼見過此種畸形足的醫師,也沒有信心敢向父母說這種腳會自然而癒。 前足內翻(Metatarsus adductus) 這種畸形除了前足部分有內翻的角度以外,整個足部大致都正常,但嚴重的前足內翻有時容易與馬蹄內翻足混淆。前足內翻輕者可以不必治療,會自然痊癒,嚴重者需用石膏矯正,而且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馬蹄內翻足(Talipes equinovarus) 又名杵狀足(Clubfoot),我們也常稱之為螃蟹足。這是新生兒三種常見足部異常中最嚴重的一種。它至少包含三種畸形: (1)前足內翻。 (2)踝關節馬蹄畸形。 (3)足跟內翻。 杵狀足發生的原因不明,最好在出生數日內就開始用石膏治療,每週更換石膏,經數週石膏治療,慢慢將畸形矯正。嚴重的杵狀足需開刀治療,有些較輕微杵狀足,看似不太嚴重,有時會被婦產科醫師或是小兒科醫師忽視,或以為只是前足內翻會自然好,因此沒有即時轉給小兒骨科治療,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此外,有些杵狀足的小孩會合併發生髖關節脫臼,或其他方面的異常,在臨床檢查時必須特別注意。 O形腿或X形腿(Bowlegs/Knock-knees) 所謂O形腿或X形腿其正式名稱應該叫膝內翻(Genu varum)或膝外翻(Genu valgum)。大部分的小孩在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亦即一歲前,會有O形腿的現象,但在一歲半及三歲間,慢慢的又發展成X形腿,有的角度會很嚴重,但到六、七歲的時候都會改善到正常的角度(膝外翻約五~六度),小孩為何會有這樣的生長曲線,目前仍不清楚。O形腿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大多數仍然是因為有點脛骨內旋,加上膝關節沒有完全伸直,因此在外觀上,似乎很O形,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彎。 O形腿及X形腿不必治療,下肢都會自然長直,穿矯正器並沒有好處。醫師必須能分辨這是生理性的角度,或是因為骨骼疾病所引起。雖然明知道絕大多數都是生長期間的生理角度,但若角度相當大,例如內翻或外翻超過20度,或是兩側彎曲的角度不一樣,在初診時,的確會讓醫師相當不安,一時也很難定論是否絕對不是由骨骼疾病所造成。 發育性髖關節脫臼(DDH) 發育性髖關節脫臼過去叫做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所謂DDH,可以指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也可以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發育性髖關節脫臼),甚至Congenital hip dysplasia(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Congenital hip subluxation(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也都在DDH含意當中。新生兒若有髖關節脫臼當然要及早發現,否則很快會錯過治療的時機,但是目前並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保證把每一個脫臼在出生時都找出來。後來有文獻指出,新生兒的髖關節,有些出生時原本正常後來才發生脫臼。因此為了減少診斷的困擾及醫療糾紛,目前的大都用DDH取代CDH。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包含半脫位)只要穿吊帶,95%可以得到成功的結果。如果到六個月以上才發現,則可能需要石膏固定,甚至開刀。 由上面的討論可以了解,小兒骨科常見的疾病中,其實只有DDH與螃蟹腳才是真疾病,要儘早治療以免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前足內翻不太確定,其餘的都是非疾病,請各位家長不要太緊張,尤其是經過醫師解釋以後,一定要真的接受建議,不要再執意的要尋求治療,一切非疾病的治療,都是商業行為,不是醫療行為。最後且以一段幽默的話來結束,我們常在想,既然是媽媽或是阿嬤在不安心,那「有病的」其實是這些家長,所以應該是「有病的」人接受治療,矯正器應該是買給那些不安心的媽媽或阿嬤用才對,小孩子何辜,他(她)們又沒病,卻被家長當成有病一樣在折磨;更盼望每位關心小孩子的成人以正確的觀念及心態來看待這些問題,並幫助我們的下一代。 資料來源:幼兒資訊 […]

家長如何培養恆心的孩子?

家長如何培養恆心的孩子?

為什麼要培養有恆心的孩子呢?從小培養有孩子的恆心,有利於日後孩子的成長。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恆心呢? 每個人也許覺得在學一項本領時,起初進步迅猛,當達到一定水準後,在往前一步很困難,若然無恆心堅持下去,也許就不再發展了。這裡的堅持實際上就是一種恆心,可見恆心對孩子的發展和進步是起著重要作用。那麼,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恆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要素。 在培養孩子的恆心方面,除了父母要言教傳神外,還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培養孩子做事“有頭有尾”的能力和習慣 在學習或生活中的任何一件該做的事情,我們都嚴格要求孩子有始有終地按預定計劃完成,絕不允許半途而廢。這種能力必須從小培養,長大之後,成了習慣,就難以更改了。 完成能力和習慣是一項很重要的品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缺乏恆心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廢。因為從小沒有嚴格要求,做任何事情一遇到困難就沒有堅持下來的習慣,達到很小的高度就心滿意足。這是讀書成才的大忌,這種人永遠達不到高的檔次。 善於培養保護,利用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激發孩子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促使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更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家庭活動中增添活動和學習內容的趣味性、生動性,讓方式靈活多變,如多採用遊戲、比賽、表演、搶答、故事等形式,使活動過程本身就能吸引住孩子,這對孩子善始善終地做某件事能起促進作用。 幫助孩子確定具體的可行的目標 目標是某一行動要達到的某種意想結果的標準、規格或狀態,它制約著行為的方向。對孩子來說,只有具體的。可行的目標,才有可能促使他去實現這個目標。所謂具體的目標是指該做什麼,怎樣去做,要達到怎樣的要求必須一清二楚;所謂可行的目標是指確定的目標要與孩子的年齡。經驗。能力水準相適應,是經過自身的努力能夠實現的,即目標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太低,孩子學不到新東西,沒有學的興趣;太高,孩子難以實現,即使有一定毅力的孩子也會放棄。 因此,只有在短期內經過孩子的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才能激勵孩子去進取。當孩子完成一個目標後,成功的喜悅會強化孩子的進取精神,激起他確定下一個目標的熱忱,從而養成不斷進取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自我監督 對某件活動要持之以恆,須靠自己的自覺行為,因此,讓孩子學會檢查。自我監督,可以從父母的檢查和鼓勵開始。比如,與孩子共同確定某種活動。某個目標後,每天檢查孩子完成的情況,並讓孩子自我評價做得怎樣,對孩子的良好表現給予鼓勵,對做得不夠好的要引導。 激勵孩子改正。當孩子大一點後,可以為孩子畫張自我鑒定表格,讓孩子對完成學習計畫、良好行為習慣。某種活動目標等情況進行打分,並定期把自我鑒定表交給學校老師,讓老師瞭解、表揚孩子的自覺行為,對孩子的自我監督進行監督。這樣,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後,才能督促自己持之以恆地從事某種活動。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廣告
Name: Babysitter.hk 尋保網,Contact Details:
Main address:28/F, Tung Chiu Commercial Centre, 193 Lockhart Road, Wan Chai, Hong Kong0000Hong Kong,
Tel:(852)5404 8005,Logo: https://www.babysitter.hk/wp-content/uploads/2016/05/logo_pe1tln.png,Company: Friends of the Family (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Limited,Website: ,https://www.facebook.com/babysitterHK/,https://twitter.com/babysitterhk/,https://plus.google.com/+BabysitterHk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