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無論你做什麼事,我相信一定有你的理由,不過,能不能把你的理由告訴我,讓我幫你分析一下?
(當孩子犯錯時,比如撒謊或拿錢、破壞東西、曠課等行為出現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如果是否定,那麼招致的也只有孩子的沉默或更大的較勁。研究發現,許多人愛占小便宜,或喜歡饒舌、妒嫉、發作等,均與缺乏歸屬感有關,而被父母邊緣化,不理解,否定或打罵的孩子,便極有可能朝這種方向發展。因此,接納和理解才是好辦法。)
二、孩子,爸爸就佩服你這樣的人,誠實,勇於承擔責任。
(當孩子承認錯誤時,父母的這種表達會遠比批評和羞辱所帶來的效果強得多,事實證明,一個人性格中的那種百折不撓與創業、冒險精神,許多與童年犯錯後勇於承認,並被父母理解和勉勵的經歷有關。)
三、孩子,這是我和你爸(媽)之間的事,與你無關,但你要相信,無論我們關係如何,有一件事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愛你,我們還是你的父母。
(當夫妻關係發生分裂時,孩子一般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捲入父母戰爭,用以拯救家庭危局,方式層出不窮,比如表現不良或生病等,用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用犧牲自己換取家庭完整。這種行為對性格發育極為有害,比如不敢接納親近和愛,受不了好,不相信配偶等。因此,父母切莫使孩子捲入大人的戰爭。)
四、孩子,我九歲的時候曾經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記得當時天很熱,大家提出去買冰棒。本來我也想去,可當我看見商店裡的那個售貨員阿姨正是我討厭的那個同學的媽媽時,就不想去了,後來,所有的同學都吃了冰棒,只有我沒吃到,孩子,如果是你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對你說,因為討厭數學老師而不想上數學課時,盡可以與之如此交流,以引導他不要因人廢事。)
五、孩子,我十歲時曾經和班上的同學踢球,由於我沖得太猛,被對手撞倒了,後來我爬起來繼續跑,追上了那個球,然後破門得分。如果我與那個人打起來,也許就會錯過這個進門的機會。
(當孩子對你說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時,父親最好與他分享自己同期的經驗,並請他分析即可,不要指責或下結論。)
文章來源:525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