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保母,陪月,私人保母BB 百科 - Part 4

幼兒百科

BB打嗝

嬰兒為什麼會出現打嗝?如何緩解?

一些寶寶在吃奶之後,很容易打嗝,有的嬰兒寶打嗝的時候會臉色發青、呼吸困難,甚至寶寶打嗝還會影響到睡眠的品質。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初為人父人母,不知道嬰兒為什麼很容易打嗝,嬰兒打嗝會讓爸爸媽媽特別的擔心。 其實寶寶打嗝是因為橫膈膜用力收縮所造成,一般很短的時間後會停止打嗝,這對寶寶是無害的,但是若寶寶打嗝時間過長或過於頻繁,就都會讓父母感覺有點不舒服。那麼,嬰兒打嗝了,父母需要怎麼辦呢?嬰兒常打嗝的原因有哪些呢? 嬰兒為什麼會出現打嗝的現象 1、吃奶太快容易打嗝 嬰兒吃奶如果吸吮速度太快的話,就會吸入到體內大量的空氣,這樣寶寶就會出現打嗝。 2、情緒緊張容易打嗝 寶寶如果情緒緊張的話,可能也會不停的吸入空氣,從而也會出現打嗝。 緩解寶寶打嗝的方法有哪些 1、把寶寶的腦袋放在媽媽的肩上拍寶寶背部,就能夠緩解寶寶打嗝。寶寶打嗝,媽媽可以抱好寶寶,將寶寶的頭放在自己肩膀上,然後用手拍拍寶寶的背部,直到打嗝完全停止。 2、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膝腿上或大腿上,然後輕輕拍拍背部,很快就會停止打嗝。 寶寶出現打嗝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過於擔心,掌握給寶寶拍嗝方法就可以了。 嬰兒打嗝 嬰兒打嗝 嬰兒打嗝 嬰兒打嗝 嬰兒打嗝 緩解BB打嗝 緩解BB打嗝 緩解BB打嗝 緩解BB打嗝 緩解BB打嗝

summerday

夏至養生三忌三宜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6月21日至23日間。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濃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 以下介紹夏季養生三忌三宜: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麵、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痺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年青男性喜歡的消暑模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膚均處於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症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症。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幼兒尤其如此。 三、忌夜臥貪涼︰ 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後扇風取涼,否則,易於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痺等病症,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夏至養生三宜 一、飲食宜多吃“苦” 夏至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菜蔬,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於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1. 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備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時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備較好的匡助療效。芹菜還具備減低膽固純和血壓的作用。 2. 絲瓜絡︰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絡清冷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者炒肉均可。具備清熱化痰的作用。 3. 萵筍︰具備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幼童來講,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二、宜晚睡早起 古人對於夏季的養生是很有講究的。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濃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營運。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三、夏至前後半月最宜節氣針灸 近年人們推崇“冬病夏治”,各大中醫院裡排隊貼“三伏貼”的患者人山人海。不過,中醫專家指出,“冬病夏治”並非只有“三伏貼”一種療法,夏至的節氣針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對於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病效果不錯。 根據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夏至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因此夏至的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涼食物導致胃痛、腹痛、腹瀉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後15天適當開展夏至節氣針灸治療。 透過夏至節氣針灸治療可以扶正固本,提升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的人,透過針灸可以固護脾胃。而冬季裡易發作頸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針灸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內的寒邪。 夏至養生 夏至養生 夏至養生 夏至養生 夏至養生

讓孩子愛上幼稚園四個實用小竅門

讓孩子愛上幼稚園四個實用小竅門

一、獎賞帶來驚喜 觀察了兒子幾天,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兒子每天早上喊著:“我不上幼稚園!幼稚園不好!”的話,一天天推遲,而且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微弱,表情不再痛苦!今天早上看我要上班走了,竟然又說上:“我不上幼稚園!”有點惡作劇的表情,看我背包竟然說:“媽媽包裡能變出什麼呀?”結果發現了一塊水果糖,就嚷上了:“給我吃吧,給我吃吧?!”我逗他說:“你表現好才能吃!”“我表現好了!”“你怎麼表現好了?”“我快樂了!我喜歡幼稚園了!”瞧瞧這孩子為了一塊水果糖,就失去立場,還是小孩子呀!別小看這一招,這可是吸引剛上幼稚園讓孩子喜歡幼稚園的一個小招,像我和兒子之間就有一個小秘密,就是接他的時侯或者回家時他如果表現很好,可以得到仙女變成的一個神秘禮物。當然這些獎勵不能用的時間太長,孩子適應後就要趕緊撤出,否則會成習慣。 二、飲食和上幼稚園時間上的調節 其實兒子上幼稚園,基本上已經適應了,只是不喜歡一天圈在一個地方受拘束而已。兒子自從上幼稚園,吃睡沒太大變化,我觀察幾天他早上起來的晨尿,發現尿液清亮,不發黃,說明沒有上火,大便也和以前正常,以前早上起來嘴裡有時會有味,現在也沒有了。這些想想可能得益於我進行的飲食調整,早上起來我都會讓兒子先喝一點涼開水,玩一會後再吃飯前半個小再吃一大塊蘋果,同時還多煮一些紅糖大棗水喝,也可以多給孩子喝點金銀花、菊花飲,這多少可以減少孩子上幼稚園的焦慮不安之火。在上幼稚園時間上的按排,我們以早餐時間而定。一般幼稚教育情況下餓了就在家吃早飯,不餓就到幼稚園去吃,沒吃早飯就早去幼稚園趕上幼稚園的早餐,在家吃了早餐可以晚去幼稚園。兒子也很適應這種變化。這樣的調整也讓兒子早早適應了幼稚園的生活,去了幼稚園後不但沒瘦反而胖了呢。所以媽媽要用心觀察,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按排孩子的飲食和上幼稚園的時間,幫助或者說協助孩子儘早適應幼稚園的生活,減少孩子的焦慮和不安。 三、接孩子回家後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 這一點很重要,想想孩子在幼稚園待了一天,回到家後如果家長不全身心陪伴,孩子焦慮的心情怎麼能完全釋放?像我一般接兒子回來時在路上我們就開始瘋上了,一般我們跑步比賽,我喊“一二三”跑在前面,兒子大喊:“等等我!”追上來,追上時撲到我身上或騎在我身上,然後哈哈大笑,有時我們走在道邊上,兒子專走窄窄的小道上練習平衡,快倒時大呼:“媽媽,救命!”哈哈大笑之中我們回了家。回到家後我準備晚飯,他開始玩喜歡的活動,等我收拾完一切,我們又開始做一些兒子喜歡和感興趣的活動,比如他喜歡炒菜和大鍋,我們會看一些圖片或者講一些故事;他喜歡企鵝,我們抱著企鵝描述著企鵝是如何從南極跑到我們家床上的,邊講邊做動作,有時讓兒子躺在床上我給他做做按摩什麼的,小傢伙往往都樂得不行。臨近睡覺時我們才安靜下來,洗漱完畢,陪他睡覺。因為這些全陪活動讓他全心放鬆,幾乎開心得不再受白天幼稚園的影響。 四、不追問幼稚園的事,談起時多以表揚讚賞為主 兒子在幼稚園表現怎麼樣,我們詢問老師時都說:“我兒子今天表現得一定很棒,對吧?”這時老師也很配合地說:“當然了!表現好極了!”兒子聽在心裡自然很開心。需要家長配合或兒子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都要求老師不要當孩子的面說起,一般寫在本上給我們回饋出來最好。回家後我們不再問兒子關於幼稚園的任何事,後來幾天兒子自已就說了一些而且還叫出了小朋友的名字。家人忍不住談起時,大多都以表揚讚賞為主,兒子自然心情舒暢,表現好了。 這些都在兒子身上得到驗證,不到二周就適應了幼稚園的生活,雖然現在仍有時不願意去,但是至少孩子身心健康,快樂,這就足以說明一切。適應還需時間!有需要的家長不妨多試試一些好方法,幫助孩子儘早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資料來源:幼兒學習網 回上頁

巧用暗示,孩子做得更好!

巧用暗示,孩子做得更好!

兒子是個調皮搗蛋而有主見的孩子,入小學後,他的自我意識和對事情的分析認識能力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強,如果大人對這麼大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進行管教,只會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其實,只要大人放棄傳統的說教,在教育孩子時講究一點暗示的藝術,並以心平氣和的狀態好好地與淘氣的他玩玩“心理遊戲”,就可使“良藥”、“忠言”不“苦口”、不“逆耳”,還能使淘氣孩子乖乖地“聽教聽話”。 用怕失敗的心情挖個暗示“陷阱” 晚上睡覺時間到了,兒子卻絲毫沒刷牙的意思。我提議:“我們比賽吧,看我先洗完澡還是你先刷完牙。”兒子沒興致:“不想比!”強扭的瓜不甜,一切還得靠技巧:“我知道為什麼你不比賽了。”我停下來,聽到外面電視機的音量小了,我知道兒子在床上關注著我說話的內容,又緩慢地繼續著話題:“你一定是怕輸,其實我也怕輸,只要你不來,我就一定會贏……”兒子拖著拖鞋的腳步聲立刻在浴室門外響起,“說真的,我真怕你來和我比賽呢,我還在想,你千萬不要來就好了……”話沒完,兒子已經走進浴室站在小板凳上給自己擠牙膏刷牙。才一會,兒子就已經刷好牙唱著歌大踏步地走出去。 不過到此為止,戲還沒演完。我在浴室裡說:“你的動作這麼快,我怎麼可以和你比呀!記住啊,千萬不要關燈睡覺先,不然的話,我可就全輸了。”劈啪!燈滅了。 媽媽心得:好勝是孩子的天性,在競賽中得到勝利喜悅的體驗,對於小孩子而言非常重要。這時,如果大人能自謙地讓讓位,使孩子在略微付出後輕易地獲得一次成功的體驗,在孩子欣然接受的同時,大人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巧用時間暗示,調整孩子作息秩序 儘管兒子深知睡眠充足的重要性,但到了睡覺時間,他還是會習慣性地拖延一會兒。可惜,兒子中午的快樂並沒因此而一直延續下去,由於在學校沒有睡覺,下午放學時他的眼睛已經困得不行了,精緻清晰的雙眼皮也變得重重疊疊和迷迷糊糊了,儘管如此,貪玩的兒子依舊固執地堅持:“老師說的,小學生晚上要9點才睡覺!”我沒和他正面交鋒,只利用兒子玩語文遊戲光碟調整音量的一點空擋時間,偷偷地把他身後的鬧鐘撥快了半小時,然後按照“新”時間提醒孩子準確地作息:“8點30分了!洗澡去吧!”“9點了,關燈睡覺了。晚安……”因為這個做過手腳的鬧鐘,兒子成功地早睡了半小時。 為了提高孩子的作息節奏,有時鬧鐘會走得很“快”,為了提醒孩子做事情認真仔細,它又會“慢”下來,總之,我家的鬧鐘“會”按照大人對孩子要求的需要去自行調節快和慢,很神奇吧? 媽媽心得:對於一個有守時習慣的孩子來說,遵守時間的約定確實是家長可以鑽的一個“空子”,只要把孩子這個特點稍加利用,在適當的時機裡暗示孩子時間的存在,就可以使孩子順從大人的意見而毫無抵觸情緒了。 恰當比喻暗示,讓孩子作業更規整 兒子的作業速度很高,但品質卻不敢恭維,不協調的粗黑筆劃總出現在他的本子上。通過觀察,我瞭解到了他書寫的問題——當兒子發現筆劃寫短了或字寫小了時,就用鉛筆直接把寫短了的筆劃加長,或在不規整的筆劃上覆蓋一下比較規整的筆劃。 我沒直接點出他的不是,而是與他玩起了暗示遊戲:“吃飯時,如果發現嘴巴裡的菜或飯裡有骨頭,你會怎麼辦?”兒子立刻回答:“我會吐掉!”我又問:“為什麼要吐掉呢?再在嘴巴里加上一口好東西不就成了嗎?”兒子驚異地望著我:“怎麼可以呀?!一定要把原來有骨頭的吐掉,如果不吐掉就再吃進去東西,一定會卡在喉嚨裡的!”“真懂道理,你看看這個字寶寶,它的嘴巴裡有骨頭,你沒讓它吐出來還喂它吃新的東西,你的字寶寶會不會卡住了呢?你看看……”看著自己的作業本,兒子吐了吐舌頭,把寫錯或不理想的字徹底擦乾淨,再寫上筆劃長短合適的端正的字。 媽媽心得:規則意識是在認識和接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讓孩子理解複雜的道理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在孩子認知能力範圍之內給予一點點暗示或強調,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形象暗示,讓孩子懂得整潔的必要性 兒子做事情總喜歡留尾巴——拿衣服後,衣櫃抽屜敞開著;翻書後,書櫃門打開著;蠟筆顏料用過後,蓋子與本體遠遠分離;無論是走進還是走出,家門總會在他的身後大大地敞著……說過多次後,兒子依舊屢教不改,有時還振振有辭地反駁我的教育:“敞開就敞開!可以隨手拿隨手放!方便啊!” 我沒和他生氣更沒幫他整理,只叫他和我玩一個“遊戲”:“你把嘴巴張開,沒我的指令你千萬不能要閉上,一閉上就輸了,知道嗎?”因為孩子喜歡做遊戲,於是接受了這個為難的遊戲規則。15秒過去了,兒子不耐煩地朝我看,我沒理睬他,24秒時,兒子終於忍不住叫了起來:“媽媽!好了沒有?!你叫我張嘴巴張到什麼時候?!”我樂了:“你這話好象在哪裡聽過呢?對了!是你的書櫃和衣服櫃子!它們現在正這麼說你呢!不信?你去看看!”一會,兒子不好意思地走出來:“衣櫃和書櫃的嘴巴,全部都‘閉’上了。” 媽媽心得: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很多時候和他生氣講大道理根本沒作用,只有讓他切身體會到錯誤的本性,才能使他意識到他自己的過失,這個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瞭解到他的難受和事情之間的關聯,這個暗示是對孩子不良行為作了含而不露的批評。 反面暗示,激起孩子的上進心 整理房間是兒子不喜歡做的事,幾乎每次叫他收拾玩具書本就慪氣。為了避免正面衝突,我用“激將法”對付他。我邊整理自己的書櫃邊“冷嘲熱諷”:“我整理書的速度是最快的,你看看吧,一會我就能全部搞定,你一定不敢和我比賽……”聽到這樣的話,原本在電視機前著迷了的兒子立刻給我回應:“誰說我不敢!我一定比你整理得更好更快!” 媽媽心得:兒子很好勝,凡事都要鬥個勝負輸贏,要激起孩子去完成某項任務的勇氣、毅力,從反面去刺激他,同樣可以達到激起孩子按大人所期待的去做的願望和熱情來。不過,採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孩子要有強烈的進取心。 暗示法就這麼有趣和有效,只需父母要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施加教育影響,不僅符合孩子要求自尊、獨立的心理特點,還不易使孩子與父母對立起來,尤其在公開場合,它比直接教育的效果更好。 暗示有時僅能解決應該怎麼做的問題,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必須說服教育,使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才能主動積極地去做,所以,在運用暗示時應密切地與鼓勵、說服教育等方法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幫助孩子走出戀物行為

幫助孩子走出戀物行為

你的孩子會經常將自己的舊被、洋娃娃之類的東西緊緊地抱在懷裡嗎?一旦你從孩子的懷裡奪去這些東西,他(她)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那麼,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4歲的葉凡從來沒有離開過她從1歲時一直玩過的那只玩具熊,儘管在她“百寶箱”裡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嶄新的玩具熊,但她一點也不喜歡。爸爸媽媽極盡“哄勸利誘”之能事,要葉凡放下那只又髒又舊的玩具熊,都遭到了葉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對。幾年來,不論葉凡是到爺爺奶奶那兒還是到叔叔嬸嬸家,甚至是跟著父母到外地旅行,舊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東西,必須得把它緊緊抱在懷裡,甚至用嘴撕咬著才能安靜下來。如果她發現舊玩具熊沒帶,一定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媽媽感慨道:“這孩子有些神經質,真難帶。”前不久,媽媽以講衛生為由,將葉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結果葉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進。 曾經在美國留學的爸爸責怪妻子傷了孩子的心,說:“很多美國家庭的孩子都有戀物癮,小時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學畢業。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順其自然。既然孩子覺得抱著舊玩具熊安心,就讓她抱著吧。” 可葉凡媽媽仍覺得不舒服——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葉凡沒有對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現得如此依戀。她好像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在幼兒園從不主動和小朋友說話,也不和他們一起玩,上課時不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她囁囁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縮,惟一喜歡做的事就是抱著舊玩具熊自言自語地躲在角落裡,這樣的孩子,再過些年,如何如魚入水般融入社會群體中去呢? 戀物癮源于缺乏安全感 葉凡的例子絕非個別,她患上的是兒童“戀物癮”,葉凡媽媽的擔憂在年輕父母中也並不特別。 其實,兒童的“戀物癮”——一種離了某一樣陪伴慣了的東西就忐忑不安的行為,此症會使患者怕見生人,回避集體活動,不敢與人說話和交往,膽怯退縮,表情淡漠。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該“戀物癮”大抵是因為安全感匱乏引起的。以前有這種症狀的兒童在注重親子關係的中國比例很小,但近幾年隨著白領階層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強調教育在幼兒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親情的互動式享受,有“戀物癮”的兒童越來越多。 說到底,兒童“戀物癮”就是一種輕微孤獨症的表現,容易培養出敏感退縮、憂鬱脆弱的人格特徵。這些幼兒容易出現在:①住房條件寬裕,自1歲起就開始在兒童臥室裡單獨入睡的家庭;②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嚴肅的全職保姆一手帶大的家庭;③雖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開發,但生活中卻認為孩子嬉戲玩鬧是“浪費時間”的家庭;④孩子與暴力動畫相伴成長,與電視長期為伍的家庭…… 消滅“戀物癮”三箭齊發 兒童教育家認為,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麼預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具體方法,你可參照以下內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以解其“皮膚饑餓”。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擁抱應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擁抱他,後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的和解方式。經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我在你身邊;我愛你;別怕,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精神保險帶”。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開亮一盞小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就比較容易使其對繈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後,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於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兒童戀物 兒童戀物 兒童戀物 兒童戀物 兒童戀物

家庭教育應做與不應做

家庭教育應做與不應做

古有三字經,“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所以很多家長總認為嚴格就是好的。而有的家長對孩子卻是百般遷就、溺愛,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既然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那麼,僅靠嚴格是不夠的,家長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行為,用點點滴滴來影響孩子,多鼓勵、多讚揚,多引導、多嘗試,多親近、多商量;少訓責少專制,久而久之孩子才能與孩子零距離,才能與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協調,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發現錯誤,應放手嘗試,忌大加譴責、恐嚇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不失時機地大加譴責、恐嚇。其實,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將犯錯誤轉變為絕好的學習機會。所以,當孩子自動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但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當孩子在準備做新的嘗試時,家長或是說當心啊……或者,乾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獲取新經驗的機會,又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 二、發現優點,應積極肯定,忌抓著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肯定、鼓勵他們。對於事物的發展總有他的兩面性,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優點。記得有位元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說得非常精彩,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得態度,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畫,老師看了看,滿懷驚歎地說:“大家看啊,這幅畫,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我們一起來數數…”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們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深入挖掘孩子的優點,充分肯定孩子。這樣更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並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著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麼辦呢?”其實,當著孩子的面數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就會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 三、培養習慣,應前後一致,忌隨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制訂一些“規則”,如: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晚上8:30前睡覺、上床後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對於這些規則要保持前後一致,不能自己一忙把什麼都忘了。這樣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如:星期天,媽媽正在趕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歲的兒子一個人覺得沒事可做,一會兒來問媽媽:“你陪我出處玩,好不好?”;一會兒,兒子又來了,“媽媽,你什麼時候好啊?”;過一會兒兒子又在叫:“媽媽我的雷達車找不到了,你來幫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鐘,兒子就來了4趟,媽媽覺得真的是很心煩,實在無法安心寫材料了。這時,媽媽想到了兒子平時最愛看《奧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長時間,非常專注,(平時,媽媽是絕對不讓兒子看的)於是,媽媽幫兒子開好了影碟機。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兒子再也沒有來打擾媽媽,媽媽終於專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從表面上看,媽媽似乎處理的很好,兒子終於不來打擾媽媽了,她也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們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在此過程中媽媽在使用負強化手段,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打下了伏筆,使他的行為也得到了鞏固,當他下次想看“奧特曼”時,第一反映就是圍著媽媽,煩媽媽。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決定或叫規則,所有的家庭成員也必須保持一致。否則,也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兒子在幼稚園能自己進餐,在家中卻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媽媽很著急,覺得這樣下去總是不好的。於是,決定從今天開始,讓兒子自己吃飯。到了晚餐時,媽媽說:“寶寶長大,能自己吃飯了,是嗎?”寶寶點點頭。由於習慣了有人喂,所以寶寶吃得很慢,奶奶幾次想要喂,都被媽媽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寶寶還沒吃好,而且弄得滿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還小嗎,才6歲,喂喂也沒什麼…”這次,媽媽再也沒說什麼。這樣,孩子的習慣不但沒有養成,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試想:如果下次媽媽要再讓孩子自己吃的話,孩子肯定採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嗎,不急。 總之,教育是需要嚴格的,但更需要寬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應三忌,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愛、信賴和期待,及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資料來源:教育網 回上頁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廣告
Name: Babysitter.hk 尋保網,Contact Details:
Main address:28/F, Tung Chiu Commercial Centre, 193 Lockhart Road, Wan Chai, Hong Kong0000Hong Kong,
Tel:(852)5404 8005,Logo: https://www.babysitter.hk/wp-content/uploads/2016/05/logo_pe1tln.png,Company: Friends of the Family (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Limited,Website: ,https://www.facebook.com/babysitterHK/,https://twitter.com/babysitterhk/,https://plus.google.com/+BabysitterHk2014/